投資學堂

什麼是期貨?

簡單來說,期貨是一份金融合約,買賣雙方承諾於未來某個指定日期,以預先釐定的價格,買入或沽出某種相關資產,可以是股票、市場指數、貨幣或商品。


你可以在香港交易所買賣不同相關資產的期貨合約。你只需要繳付合約總值的一部分作為按金,就可以買入或沽出期貨合約,這種槓桿特點,能夠倍大你的回報和虧損。當相關資產價格的走勢與你的看法相反時,你可能會因為按金水平下跌,而要面對被經紀行追繳按金(即補倉)的風險,損失有可能超過你所繳付的按金。

什麼是期權?

期權是一份金融合約,賦予期權合約的買方一項權利,在某段時間內以既定的價格,向期權合約的賣方購買或出售某種相關資產,可以是股票、市場指數、貨幣或商品。


你可以在香港交易所買賣不同相關資產的期權合約。期權合約的買方和賣方面對不同的風險回報。簡單來說,如果你是期權合約的買方,你須向賣方支付期權金,最大的損失亦只限於期權金。如果你是期權賣方,在收取期權金的同時,亦須繳付一筆按金,作為你履行購買或出售資產的保證。一如買賣期貨合約,期權合約的賣方需要面對補倉的風險,損失有可能會遠超過已收取的期權金。

有什麼期貨相關術語需要知道?

相關資產: 期貨合約可與不同的資產掛鉤,包括股票、指數、貨幣、利率,以及石油、豆類與黃金等商品。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期貨為利率、黃金、股票和股票指數(例如恆生指數,H股指數)合約。 

立約成價: 結算所就期貨合約所登記的價格,即合約的交易價。 

合約乘數: 與立約成價相乘即計算出合約價值。現時,恆生指數及H股指數期貨合約的合約乘數每指數點$50,而小型恆生指數期貨合約則為每指數點$10。至於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股票期貨合約,則相等於相關股份的一手股數。 

最後交易日: 期貨合約可在交易所買賣的最後日期。 

最後結算日: 買賣雙方必須就期貨合約進行交收的日期。

最後結算價: 由結算所決定,用作計算期貨合約最終結算價值的價格。把最後結算價乘以合約乘數,即可計算出合約的最終結算價值。 

結算方法: 期貨合約可以用現金或相關資產作實物交收。除了三年期的外匯基金債券期貨外,所有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期貨合約均以現金結算。 

高水/溢價成交: 期貨合約的現行價格高於相關資產的價格。 

低水/折讓價成交: 期貨合約的現行價格低於相關資產的價格。

轉倉: 客戶先行就接近最後交易日的期貨合約持倉作平倉,然後再開立到期日較後而其他合約細則與已平倉合約相同的持倉。

有什麼期權相關術語需要知道?

行使價: 是指購買或出售相關資產的預先協定價格。 


到期日: 是指買方可以行使購買或出售相關資產權利的最後日期。


行使方式: 是指期權可以在何時行使。期權有兩種行使方式,包括美式和歐式。美式期權可以在到期日或之前的任何一個交易日行使,歐式期權則只能在到期日行使。 


合約數量: 是指每份期權合約所代表的相關資產數量。例如,若期權合約的相關資產是股票,合約數量便是指股票的數量(例如1,000股)。


交收方法: 是指期權行使時,怎樣交收所購買或出售的相關資產。交收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把相關資產作現貨交收或現金交收。

如何買實期貨?

不論你是買入還是沽出期貨合約,都要先行繳付基本按金。

 

在每個交易日結束時,經紀行會把你的持倉「按市價結算」,即根據你所持合約在收市時的價值重新估值。如果合約的表現與你的預期背道而馳,導致基本按金跌至低於維持按金的水平,經紀行通常便會要求你補倉。在這情況下,你將需要存入額外的資金,以將按金回升至基本按金的水平。一旦未能及時補倉,經紀行或會替你斬倉,即按市價強行替你平倉。斬倉後,如戶口尚有欠款,你仍須負上全責。

 

交易所通常都會就所買賣的期貨合約釐定基本按金及維持按金的水平。然而,經紀行或會與客戶訂立更高的按金水平,尤其當市況大幅波動。進行交易前,緊記瞭解清楚經紀行就個別期貨合約的按金要求。

 

大部分在香港交易所買賣的期貨合約,都設有莊家制度。註冊莊家會透過回應問價要求或連續報價的方式提供報價,為市場提供流通量。然而,儘管莊家有責任提供報價,但他們的開價未必能與當時市場上的買賣盤配對成交。

 


期貨及期權有什麼分別?

權利與責任

投資期貨,不論期貨合約所掛鉤的相關資產價格走勢如何,買賣雙方都必須根據合約的條款履行交收的責任。然而,期權合約則賦予買方權利而非責任,買入(如屬認購期權)或沽出(如屬認沽期權)相關資產。期權賣方則處於被動位置,必須依照買方的決定行事。


潛在風險與回報 - 無論你買入或沽出期貨合約,正如下列收益圖所顯示的「對稱」關係,你的潛在回報和虧損同樣都是無限的,兩者均可遠高於最初繳付的按金金額。


然而,投資期權所帶來的潛在盈虧收益則是「不對稱」的。買入期權的盈利可以是無限的,而風險則只限於所繳付的期權金。由於買入期權須繳付期權金,相對的潛在回報自然會比投資期貨為少,兩者的差別正正在於所繳付的期權金。至於沽出期權的一方,回報只限於所收取的期權金。由於賣方必須在買方行使期權時履行交收責任,所以期權賣方的虧損可以遠高於他所收取的期權金。

 

按金要求

不論你是買入還是沽出期貨合約,都要繳付開倉按金。至於期權,買方在買入合約時須繳付期權金(),但毋須支付按金。按金只須由期權賣方支付。這些期權短倉亦會「按市價結算」,期權賣方必須遵守有關的按金要求。然而,一些交易所改而採用「期貨式」的按金計算機制,不會要求期權買方在開倉時支付期權金。這機制正如期貨合約的機制般運作,期權的買賣雙方都在開倉時支付按金,並在每個交易日按市價計值後,就帳面損失進行補倉。

 


1